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到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进了学校的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便成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成为近几年来我们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重点。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高涨,精力集中,呈现出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使学生入情入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将学习热情移植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例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教学,课前教师创设情境:“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接下来教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然后教师让学生睁开眼睛:“看四周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里,你能找到吗?”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即点击课件出示图文并茂的词语,让学生来学习,读一读字音,通过图片认一认,伴着音乐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说花的颜色及有关事物的特征……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这儿运用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里,学生的这种能力更应首先具备。
信息技术从内容和时间上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举个例子来说,在课堂上,教师从“小学生如何预防近视”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小学生近视”这一信息的搜集,学习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的大量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学习了信息筛选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大量文本信息的统计分析,以及表格化、图示化的处理,学习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轻松地进行分析、鉴别,剔除无用、无关信息,寻找有用、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筛选、重组,面对无边无际的信息不再束手无策。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会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就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独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创造开放、自由选择信息的空间。
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信息,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条便捷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放眼网络,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展示丰富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学会在开放的信息里自由选择,获取更多更全更准的信息。学生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独立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视觉和听觉的作用,自由选择所需信息,进一步理解教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形成概念,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比如,学习语文《匆匆》时,关于朱自清的生平,学生知道得并不多,在网上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互相交流,了解他热爱祖国、珍惜时间的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中心。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面对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时给学生一个既定的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要比教师一个人查资料、找根据有价值得多。例如综合实践课上,在教学《交通安全伴我行》第一阶段时,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文字、图片等资料,掌握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了解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在教学第二阶段时,通过让学生亲历和网络调查、采访、宣传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方法,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学第三阶段展示课上,观察组的同学展示一些学生交通事故的图片和事例,利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条形统计图及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他们的活动成果,同学们看后,内心触动很大;调查组的同学以调查表的形式,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到警察叔叔那儿搜集的信息,并通过课件展示通过调查及走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信息组的同学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自己上网搜集的交通法规,并将他们打印成册,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学习,然后展示了自绘的一些交通标志;宣传组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黑板报,并展示了写好的宣传稿、倡议书及全校师生纷纷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的资料。这一环节,教师只是起引导和点拔的作用,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动起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在这种劳动中,学生才会闪现创造的火花,才会有创新的成果。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浅谈教育学教学中提高学生
- [教育理论]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 [教育理论] 创设问题情境“三策略”
- [教育理论]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
- [教育理论]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 [教育理论] 积累与运用的冰山一角
- [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教育理论]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考
- [教育理论] 做一名有心的好教师
- [教育理论] 在当前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