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营造和谐的生态氛围,用生态学的眼光审视语文课堂教学,启发、赞誉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生命感动,使学生乐学爱学,逐步完成知识内化学习,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态
生态课堂是当前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生态化的语文课堂,就是让语文课回归到原生态的教育里,课上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体验、探究,使学生的独立个性得到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然而,由于教师观念更新不到位,课堂实施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纳入生态课堂教学,让它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爱好,体会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兴趣贯穿课堂45分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设法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心情舒畅,精力充实饱满,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望特别旺盛,学生就会主动去探求和运用知识,进而敢想敢说去做,无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得以提高。这就要求老师课上放下老师的尊严,和学生融洽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理解、信任学生;教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启发学生的心智,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有自我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去表演、辩论,使他们能描摹眼中的世界,揣摩倾诉内心情感,交流思想认识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转变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首先转变角色,要引领学生走出“观众席”,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在阅读中选择最适合自己表演的人物角色,揣摩练习表演,并请同年级其他语文老师进行观摩指导。课上让学生登台表演,通过动作、语言来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理解文章的主旨。学生风趣夸张的语言、滑稽可笑的动作,加深了他们对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同时对课文揭示的道理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创设的生态情境中上课,兴趣得以激发,知识得以实践运用,学生就会乐学爱学,课堂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得以渐进提升。
二、唤醒学习意识,让学生学会发问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仅限于课本,一上课,机械地照本宣科讲解课文,然后对着语文参考书提出一大堆问题,直到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答案一模一样才满意。实质上,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理性的思考,课上学生只管回答,最后由老师总结统一答案。这种固守固定框架模式的教育始终牵制着学生的思维,又怎么能使学生有所创新呢?因此,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一种生态的“大语文”观,从单一乏味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阅读品味学习,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让学生从“作答”转向“质疑”。学生质疑自问、互问、互答,课堂上这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定会魅力无限。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能思,思则能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超出老师预设的一些问题,有时会使老师处于被动难堪的局面,但不要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要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心中足以乐也。教师要以学生能提出问题感到自豪,只要机会来了,不必固守既定的教学程序,要善于捕捉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镜头,及时进行表彰鼓励,这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发问的习惯,并能使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知识得以内化,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多问、勤思,创造力才能得以培养。因此,教师要力争做到课堂上彰显学生个性,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积极提问,我们的生态课堂便会精彩纷呈。课堂上,教师要运用教育机制,适当设疑,让学生能“跳起来摘果子”,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讲《愚公移山》一文,教师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可贵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探究,进行逆向思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如有的同学提出“愚公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赞赏,并设一个小小的擂台辩论会,让学生举出实例,说出理由,据理力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辨能力。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学术“权威”变为“导航员”,由“教书匠”变为“欣赏者”。拥有爱心,微笑着面对学生,零距离接触学生,倾听学生,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其创作热情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流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语)。可见,作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的写作才有源头活水。因此,教师要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我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指导他们细心留意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云朵繁星、小桥流水、鸟鸣蛙声、蔬菜瓜果……引导学生看一看、嗅一嗅、听一听、摸一摸,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会如“行云流水”,言之有物,有话可说了。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兴趣活动小组,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引导学生把自然生态和生态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自然地抒发内心情感。
此外,要着力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积累写作材料,这样,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四、尊重学生的差异,灵活运用评价艺术
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学生,更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出其独特的体验。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换个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用慧眼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在词句上有一点新意的文章,都应给予肯定、赞赏。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我最喜欢躺在刚晒过的被子里,因为那里面有温暖的阳光味道。”这句话充分表达出了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我于是旁批到:“你的语言率真,能灵活运用通感,让老师感受到了阳光的美。”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评价艺术,通过给予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树立“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的生态化发展之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只有把生态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 [教育理论] 浅谈教育学教学中提高学生
- [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教育理论] 创设问题情境“三策略”
- [教育理论] 在当前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
- [教育理论]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 [教育理论]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考
- [教育理论]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
- [教育理论] 积累与运用的冰山一角
- [教育理论] 做一名有心的好教师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