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对生态休闲的伦理属性作了思考,生态休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着新的生态伦理观念,生态伦理道德观为生态休闲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生态休闲;生态伦理;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信息化及现代化的逐步实现,使各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缩短了人类生产生活需品的时间,拉长了人类的自由时间。在我国,由于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5天工作周制及三个节日长假制度,使人们有了更大的经济能力和更多的自由时间来用于休闲,并且开始发展高品味、高层次、高质量的健康、向上、轻松、从容的生态休闲。对于生态休闲的定义和生态休闲的本质问题,尽管目前也有学者提出,但很少有人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进行深入地研究。生态休闲是建立在休闲的基础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融入自然的一种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或者可以说,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暂时放弃人类特有的、以人类为主体的观念,接受自然和感受自然环境,使身心处于“无为”或零度心态的状态。生态休闲的实质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态环境的体验,作为休闲的一种特殊形式。
1 生态休闲的伦理属性
生态休闲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休闲、绿色休闲、原生态休闲,同时也是一种高质量休闲。因此,生态休闲应当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兼顾休闲相关利益群体。伦理属性是生态休闲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生态休闲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生态休闲作为大众休闲的更高级形式出现,所反映的是对传统大众休闲批判反思的结果。人的休闲活动有着多种价值取向,诸如以解除体力上的疲劳为价值取向,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为价值取向,以满足基本需要为价值取向,以追求享乐为价值取向等。但只有建立在使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的休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态休闲。杰弗瑞•戈比曾把人获得自由发展的条件作为“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重新定义休闲”的基本方面。那么,人怎样才能获得这种自由发展的条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关键。尤其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消耗,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困境的今天,保护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就越来越成为人们满足休闲需要,提升休闲质量,并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前提。生态伦理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指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休闲中的道德价值意义。
其次,生态休闲概念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描述性的事实如何的概念,而是一个应该如何的伦理概念,这是生态休闲与其他休闲形式如艺术欣赏、聊天谈心、旅游、娱乐、购物、园艺、阅读、健身锻炼等传统概念的重要的区别。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休闲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融为一体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自中国古代,休闲就“崇尚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与融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推崇静观、独处等宁静的状态”。但中国古代休闲对人与自然交流与融合的追求,与今天可持续休闲方式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融为一体的意境追求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追求修身养性,“人依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颐养活动得以充分的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而后者则是社会迈向后工业阶段过程中提出的要求,是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自觉要求。
最后,生态休闲是对传统休闲的道德修复,或者说是休闲者和休闲利益相关者义务和责任的追加。在社会迈向后工业阶段的急速变迁中,影响休闲质量的诸因素发生了显著的结构置换,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自然环境因素在休闲质量结构中的地位突出。休闲的可持续伦理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关系,为人们认识休闲质量,确定追求高质量的休闲目标,评价并规范休闲行为,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我们应该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生态价值、存在性价值,即在维护整体生态系统完整性、物种多样性与不断优化中的作用。这种内在价值是自然界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在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依靠自身创造出来的,它对于维护整个系统的存续、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正确定位自然界价值的基础上,可持续伦理进一步要求人们珍惜和爱护地球上的生物,尊重并维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因此,人类必须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协调出发,自觉承担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义务;自觉担负起保护自然界,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的生态责任。
2 生态伦理道德观为生态休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伦理支持
生态伦理的道德观念体系包含和谐自然观、可持续发展观及生态消费观,生态休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着新的生态伦理观念,而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又将驱动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对重新塑造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培养人类对后代的生态责任感和生态伦理观有引导作用。因此,生态伦理道德观对生态休闲的构建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生态伦理包含的和谐自然观有利于确立人与自然平等的环境道德观
生态伦理的和谐自然观要求人类与自然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关系,人类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自然,把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规范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倡导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破坏大自然,浪费自然资源,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就等于是在慢性自杀。人们秉承一种生态危机意识,才能担负起保护地球、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
生态休闲提倡回归自然,因为人类的生存从物质到精神都离不开自然,而今天的人离自然越来越远。在无知和贪婪之下,人拼命掠夺和滥用自然资源,造成资源匮乏,生态退化,环境恶化,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化。大自然中体现生命力的“绿色”正在丧失,环境意识觉醒的人们渴望到原始优雅的自然中,享受生命的绿色之美,绿色化。杰弗瑞•戈比认为,“从美学的角度上看,如果空气更加清新,树木不再被砍作木柴,机动车和大货车不再制造大量的噪音和尾气,环境不再因为人类的能源消费而发生大的变动,那么社会休闲活动的质量将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很大的提高。”如今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在回归自然、涵咏自然中体悟宇宙之道和人生至境。近年来不断呈现的农家游、郊区游等生态休闲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即便是一些现代人造新景观,也都在不同程度地着意营造人与自然相谐的环境和氛围。例如上海郊区最大的旅游度假区太阳岛,高尔夫球场、室外网球场、田园式度假村等一流的休闲娱乐设施,与鲜花、绿树、流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因此,休闲者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尊重大自然的价值,爱护自然生态环境。确立新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调节功能,合理协调旅游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使休闲活动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进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2.2 生态伦理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建立生态休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承认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生态系统的规律性,摒弃以往那种只顾产出、不顾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方式,在求得发展以“满足需求”的同时,要顾及“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蕴含着制约因素。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即自然资源与环境。不言而喻,人类的存在和活动必然会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干预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要保持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指导使人为干预自觉地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的动态平衡所许可的范围之内。
生态休闲是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体现,强调整体和全面的理念,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过程中,人们应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维,即人与人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当前与未来的协调。休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关注人、关注人的祖辈传流的历史文化,也关注人类未来的走向,人们应该增加对休闲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生态意识和伦理观念,建立起对休闲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的保护意识。休闲管理者以整个地区协调的区域规划为基础,对休闲地区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在保护当地厚重的自然遗产和优美的人文景观的基础上,适度发展休闲资源,保持休闲地的绿色生机;同时重视生态环境承载力,自觉将游客限制在承载范围内。因此,管理者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经济社会问题,还要关心生态环境问题,即要实现该地区的生态化发展。此外管理者还应注重培养游客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美,使生态休闲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 生态伦理的生态消费观有利于树立生态休闲的生态消费观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消费问题很少被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来加以重视。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人们充分意识到,正是由于在消费问题上缺少规范和约束,才使得人们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提倡合理的、健康的消费是生态休闲环境伦理的重要规范内容。
生态休闲作为一种消费行为,既有物质消费的内容,又有精神文化消费的内容。生态休闲提倡合理、健康的消费,反对奢侈浪费:一是以精神消费为主,适当辅以物质消费活动。在生态休闲中,参与该项活动的人群主要以获得生态感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精神境界为目的,因此其消费活动主要把满足精神需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要与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要求相适应;二是生态休闲者在参加生态休闲消费活动时,不应把这种消费仅仅看作是个人的爱好,进而尽情地大肆消费或奢侈浪费,而应遵守“绿色”消费的行为准则,将生态休闲视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手段,努力使休闲消费行为不破坏生物系统的良性循环,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真正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
总之,生态休闲必须建立在生态伦理道德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要求休闲的参与者包括开发者、经营者与休闲者都能在享受环境、认识环境的同时,共同开发其内涵的、丰厚的道德底蕴,为生态休闲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伦理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59-64.
[3]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4]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59.
[5]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随机阅读
- [环境工程] 对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研究
- [环境工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 [环境工程]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
- [环境工程] 保护森林资源 共建绿色家
- [环境工程] 关于加强城管系统建设 维
- [环境工程] 关于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环境工程] 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
- [环境工程] 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探究
- [环境工程] 浅析传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
- [环境工程]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 [环境工程] 试论现代工业化中加快转换
- [环境工程] 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三大柱
- [环境工程] 浅谈绿色节能生态住区在中
- [环境工程] 浅析传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
- [环境工程] 公路交通对土壤铅污染预测
- [环境工程] 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
- [环境工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 [环境工程] 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
- [环境工程] 环境保护论文:如何保护全
- [环境工程] 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其
- [环境工程]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 [环境工程]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
- [环境工程] 浅谈如何因地制宜建设节约
- [环境工程] 以工程实例分析同位素在环
- [环境工程]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
-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评估开展工作及重